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2篇 |
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07篇 |
综合类 | 311篇 |
水路运输 | 7篇 |
铁路运输 | 59篇 |
综合运输 | 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94.
分析停车问询调查法和车辆牌照信息调查法在公路OD调查中的优缺点,结合浙江省两次全省公路OD调查的实际经验,指出公路OD调查自动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改进后的动态罚金策略对违章停车现象的抑制作用及策略最优解,本文以驾驶员和执法者两类群体作为博弈主体,在改进的复制动态方程基础上,以社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动态罚金最优控制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并通过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求解该模型的最优解。并对改进前、后动态罚金策略的违章抑制作用和策略成本进行数据仿真检验,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动态罚金模型能够找到违章停车问题的合理演化方向,在不断降低违章概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执法力度;在临界状态下,即动态罚金系数趋于稳定值、执法者保持短时间的持续执法状态,改进的动态罚金策略通过改变常用的罚款方式,即降低罚款金额实现对违章停车问题的治理(在治理违章停车的效率上,临界状态与敏感度最高状态相比,即连续执法与动态执法相比治理速度提高了1倍);改进后的动态罚金策略较改进前的违章抑制性更强、策略成本更低、执法效力更持久、所需执法力度更低,且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违章停车周期复现的情景。 相似文献
96.
97.
停车收费是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政策,不同停车收费标准对居民出行方式改变程度也不相同. 本文结合南京市停车特征调查数据,基于非集计模型理论,建立包括停车费率以及公交票价等多因素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利用弹性分析方法,研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随停车费率变化的趋势,分析出行方式选择对于停车费率以及公交票价变化的敏感性. 研究得出不同费率标准下,小汽车及公交车出行比例的改变程度,确定停车收费价格的敏感区间,并分别得到停车费率和公交票价变化对出行方式改变的弹性. 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城市合理制定停车收费价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郑士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10(5):81-89
为了对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公共停车场的费率和规模进行规划, 建立了规制经营和竞争经营2种管理模式下的停车费和规模优化模型。运用二维逆向选择和动态博弈方法得出了公共停车场最优停车费和规模的制定准则, 分析了各因素对最优停车费和规模的影响。通过对2种模式下公共停车场的经营状况和社会福利的比较得知: 经营模式对停车费的影响不定; 竞争经营模式下停车场的规模较规制经营模式下大94.21%;私人停车管理公司的利润较规制经营模式下高67.13%;停车服务需求较规制经营模式下大36.70%, 社会福利较规制经营模式下高41.34%, 可以看出竞争经营模式对公共停车场的经营管理和社会福利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9.
为精细化把握城市建设项目在微观空间尺度下的停车需求规律,从空间视角探究停车需求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高峰小时建筑物单位面积的停车生成数表征停车需求,以土地利用混合度、路网密度、公交服务水平等9个因子描述建成环境,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影响的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 相似文献
100.
分析了在停车机制作用下小汽车出行者与停车场管理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 研究了出行者竞价行为与个体出行成本、停车激励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构建了面向弹性停车激励机制的运营效益评估模型; 应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究多种影响因素对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的作用, 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不仅能保障停车场日常运营的可持续, 还可以促进停车泊位的共享; 在经济效益方面,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能通过激励强度的变化调整泊位的回收数, 当最大激励强度从15美元增至30美元时, 回收泊位数将从17个减小到8个, 说明该机制能通过有选择地拒绝高价泊位来确保停车场的经济效益; 随着可接受最小激励强度人数比例的提升, 泊位回收的边际效益将增大, 当该比例从5%提升至55%时, 泊位回收边际效益将由每个14.4美元增至每个17.3美元, 说明随着参与竞价人数的增多, 停车场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在社会效益方面, 实施该机制将有利于释放停车场的泊位资源, 如其日周转率将会有约9%的降幅, 最小空置率会呈现出0~8%的不均衡涨幅, 说明该机制能有效促进出行者主动共享停车泊位。 相似文献